关灯
护眼
    时光如箭,转眼徐大勇他们已经回京已经十日有余。

    拖把厂也迎来了飞速发展期,燕京作为第一大中转点,徐大勇他们做的也是风生水起。

    拖把已经覆盖燕京周边几个城市。

    上店村几乎也是天天有开往燕京的货车。

    晋省更是实现了拖把全覆盖,上店村出厂的拖把已经销进了晋省的千家万户。

    王胜利也是非常给力,晋省以外的市场也是做的风生水起。

    多点开花的结果只有一个,拖把厂一直处在高速运转当中。

    这带来的结果只有一个,李东泽的财富越来越大。

    每日几乎都有现金和汇款单进账。

    拖把厂终于是正式走上正轨,手里的资金也变得充足。

    岁月如梭,终于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

    上店村也是顿时忙的不可开交。

    山上种树的,厂子里辛勤劳作的,新厂建立的,整个上店村的劳动力都有点捉襟见肘。

    不得已只能朝周边的村子招劳动力。

    此时的上店村已经上演了一场壮观的景象。

    漫山遍野,田间地头,到处都能看到忙碌的身影。

    上店村的850亩耕地在李东泽的授益下只种两种植物,小麦和胡麻。

    这是醋厂和油厂急需的原材料,必须要保证自给自足。

    村民都有活干,种地自然就水到渠成按李东泽的设想开始进行。

    李东泽在刘长贵的帮助下直接选了五十个种地能手,负责种植这850亩耕地。

    李东泽直接按往年最低收成,折算成钱返还给村民。

    虽然是按最低收成折算,但村民们却是没一个提出反对意见。

    地还不用种,又有收入,最根本的问题是还能在厂子里,或其他地方工作赚钱。

    李东泽的这一惠民政策一出台,李东泽的威望更是达到了顶峰。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李东泽更是投入巨大,直接买了两台拖拉机。

    这两台机器就直接省去了众多的生产力,而且耕地,播种,能大大的缩短时间。

    这玩意在这年代可是奢侈品,花了不少的钱。

    不过为了发展,李东泽感觉这一切都值了。

    有人会说了,不是868亩耕地吗?那其余十八亩李东泽干什么了。

    这十八亩土地李东泽另做他用,准备建十八栋蔬菜大棚。

    之所以只建十八栋大棚,还是资金吃紧。

    醋厂,榨油厂,水缸厂,三千多亩的果园,850亩的耕地种植,十八栋大棚的建设,处处都需要用钱。

    这也是这个年代的劳动力便宜,其他物资也便宜,要不然弄这些,需要的资金将会更加庞大。

    在这里面石红兵书记也是出力不少,他对李东泽这大刀阔斧的发展更是鼎力支持。

    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要是出个典型,那就是自己的政绩,他太清楚这个事了。

    李东泽的魄力越大,他就越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