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薛常前半生的故事没什么好说的,和诸多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老百姓一样,他出生的家庭也并不富裕。

    全家人勒紧裤腰带紧巴巴地供他上私塾,原是想让他考科举光宗耀祖,没想到科举没等到,倒是先等来了打开混乱年代的第一炮。

    皇帝跑了,天下乱了。

    军阀之间互相争夺地盘,到处都在混战,每天都在死人。

    薛常的家人死在了混战当中,只剩他一个人,浑浑噩噩地四处流浪。

    直到他遇到了自己后来的妻子余花。

    当时余花饿晕在路上,是他用乞讨来的米汤救活了她。

    那个年代,两个无依无靠的人从相依为命到暗生情愫,到结为夫妻,不过才几个月不到的时间。

    拜过天地之后,两人便找了个偏远的村子隐居,薛常靠着在镇子里给人当教书先生,勉强混口饭吃。

    那时候日子虽然艰苦,但却也是少有的宁静。

    他们夫妻恩爱,很快有了大儿子,之后几年,儿子逐渐长成皮小子,而余花又怀上了第二胎。

    薛常欣喜若狂的同时,也在为怎么活下去发愁。

    世道越来越乱,军阀混战之后,鬼子又打进来了,在镇上的时候,几乎天天都能听到远处隆隆的炮火声。

    镇子里的人都忙着逃命,那个简陋的学堂早就关闭了。

    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扛,失去这份工作,意味着全家没了收入来源。

    地里那点微薄的产出根本养不活一家人。

    粮食价贵,眼看着家里米缸一点点变空,薛常几乎愁白了头发。

    妻儿都在等他养活,而他却毫无办法。

    转机就在这时到来。

    薛常去后山拾柴的时候,意外救下了从山上摔下来,本地一个军阀的副官。

    那副官看薛常家徒四壁,一家人都瘦骨伶仃,哪里有不明白的。

    “我看你也是个识字的,不如跟我去找大帅,在那边挂个师爷的职位,好歹能混口饭吃。”那副官劝道,“要是打了胜仗,大帅一高兴,给大伙发点体己钱,别说养活老婆孩子,就是再找几个小的,也绰绰有余。”

    说实话,薛常有点心动。

    不是为了能找几个小的,只为了那句能养活老婆孩子。

    这年头干什么来钱最快?除了打仗,就是扒死人坟。过去几十年的教养让他做不出来盗墓这回事,但跟着军阀走,赚点小钱还是可以的。

    更别说只是当个师爷,都不用去干杀人越货的勾当。

    薛常想了一晚上,隔天叮嘱余花带着儿子躲好,仅带着两套换洗衣物便跟着副官去投奔本地军阀张大帅,并且顺利留了下来。

    张大帅自己没念过书,手底下也都是一帮兵痞,只会打仗,打赢打输了得来失去的东西永远点数不清。

    薛常帮着把东西和银钱都整理好登记造册,乐得张大帅当场发了十块大洋给他当赏钱。

    于是两相欢喜。

    隔天薛常找大帅请了假,带着几个小兵推了一车的粮食回家。

    让他没想到的是家里竟然多了一号人,是余花的姐姐余桃,听余花说是两姐妹失散之后,一路乞讨到这儿,认出的余花。

    薛常回家之前,大姨子已经在他们家住了几天,模样瘦骨嶙峋的,看不出好赖,只觉得人挺热情。

    薛常要跟着张大帅不能每天回家,每天总担心余花和儿子在家不安全,现在有大姨子照应着,倒是放心不少。

    当晚夫妻两个说了不少体己话,薛常把这段时间攒的银钱都给了余花,第二天就回部队了。

    没想到这一去,却彻底变了天。

    张大帅的驻地被其他军阀势力偷袭,他为了救张大帅中枪昏迷。张大帅仓惶逃离县城的时候把他也一起抬走了,等他醒来,人已经在轮船上,离着妻儿不知道多远。

    他本想回家,却没想张大帅不肯放人,且这一路炮火连天,根本不给他半点回头的机会。

    直到三年后,张大帅被叛徒暗杀,其旧部被其他势力收编,他才趁着混乱逃了出来。

    一路风餐露宿,走了整整将近一年才回到家。

    多年未有音讯,他心里愧疚,还特意绕去城里,花大价钱从一家地主老财那儿淘换了一个金手镯,准备给余花。

    “那时候我怀里抱着全部家当,满心以为可以一家团聚,却没想到竟是走上了一条断头路。”

    薛常飘在半空,显然是想到了当时的情况,浑身黑气翻涌。

    “然后呢?为什么就走上了断头路?”

    “是你家被占领了吗?还是老婆孩子不见了?”

    屋子里弥漫着食物的香味,是李和平从村里点的奶茶和烧烤。

    他们甚至还体贴地给薛常和李林西上了三炷香,把奶茶和烤串也供上了。

    李林西一口串儿一口奶茶,美滋滋地招呼薛常一起,“老哥哥,这玩意儿巴适得很,你也来试试。”

    薛常:……

    我在说我的血泪史,结果你们却拿来当电子榨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