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三天后,大名府城外的一块空地上,一个高台已经搭建好了。

    这是用来让梁山接受诏安专门搭建的,由叶寻花负责督造。

    梁山一定会接受诏安,叶寻花坚信这一点。

    这是梁山的宿命,是无法逃脱的结果。

    只不过时间上因叶寻花的出现提前了一年。

    这三天大名府被炸坏的城门也没有修复,一直就那么支离破碎的敞开着。

    城里的人刚开始还不敢出来,后来见守门的士兵根本不闻不问,就大着胆子走了出来。

    到了城外见围城的乡勇也不阻拦,任由他们自由行走,这才放下心来。

    于是城里人开始到乡下采买粮食和蔬菜,乡下人到城里购买食盐和布匹。

    生活又重新恢复了以前的节奏,一切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

    现在的情况是城内的梁山和城外的官军互不打扰,各自安好,井水不犯河水。

    这三天的时间是双方休战期,双方默契的维持现状不变。

    辰时刚过,打城内走出来大队人马,为首的正是梁山呼保义宋江宋公明。

    他骑在一匹黄骠马上,脸上的表情不悲不喜,不知道在想什么。

    宋江的身后是二十多个首领,比此前在议事厅的时候少了几个,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他们一路径直来到了搭建的高台下面,宋江下马拜见钦差大人王公公。

    王长贵站在高台上宣读皇上的诏书,梁山所有人都跪下接旨。

    诏安书敕封宋江为大名府安抚使、破辽都先锋。

    晁盖、卢俊义为破辽副先锋。

    其余诸将待立下战功时再另行封赏。

    另外赐下金银布匹、牛羊猪肉犒赏三军。

    诏书宣读完毕,宋江上前接旨,从此有了官职安抚使,相当于五品官。

    自此大名府算是和平过渡,知府暂由余文杰兼着。

    在这次成功诏安梁山宋江的事上,叶寻花立下了大功,由余代知府予以口头表扬一次。

    叶寻花忙着让各坛主解散明月教教众,让他们回家专心农桑,先把农业这第一生产力发展好。

    又让特战队带上四门超级大炮,即刻赶往真定府。

    辽国入侵的事已经由周德彪通过飞鸽传书送来消息,说辽军铁骑一路势如破竹,沿途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真定府被团团围困,危如累卵,随时会被攻破。

    叶寻花忧心如焚,恨不得一步赶过去。

    他回到家中和安月桐商量了一番,决定把自己留在梁山的朱雀军拉出来派往前线。

    让沿途的明月教做好协助工作,为这两万多朱雀军提供道路、粮草、住宿等方面的便利。

    由于朱雀军成军不久,还没有经历过战斗,将领和战士都没有实战经验,自己必须亲自去指挥。

    朝廷应该会派大名府的守军去支援真定府,刚刚接受诏安的梁山人马正好派上用场。

    不过等调令下来应该还要准备几天,自己却不能再等了。

    就由安月桐扮做自己的模样暂时应付几天,自己则偷偷和特战队一起去前线,在真定府等着朱雀军。

    真定府是大宋的门户,必须要守住才行,不然辽军攻陷之后冲进来,再围堵就费劲了。

    “去吧,注意安全!”

    安月桐见叶寻花一脸郑重,眼底里尽是焦虑,把这几天给他做的衣服收拾好。

    其中一打白色的三角内裤赫然在目。

    叶寻花分别在即,将安月桐揽入怀中,忍不住做了一次长长的人工呼吸。

    安月桐双颊潮红、媚眼如丝,沉醉在这短暂的温柔之中。

    “花花,保重!”

    叶寻花走了。

    骑着大白马消失在夜色中。

    真定府。

    知府潘长庚已经做好了撤退的打算。

    虽说真定府现有守军八万,是城外辽军兵力的两倍还多,但前两天在城外的一场阻击战,却让他至今还有些胆寒。

    当时他接到敌情军报,辽军三万人马已经离城五十里,正在朝着真定府急速进发。

    他赶紧召来守备军的指挥使冯镇关商量对策。

    “知府大人,辽兵此来风头正盛,我们应该暂避其锋芒,依靠我真定府城高墙厚,固守严防,待其兵力疲乏,而后出击,当可胜之。”

    “守备大人此言差矣!敌军人马三万,我军三倍于敌,当乘其立足未稳之际主动迎敌,方能速克之。”

    二人意见相左,当然还是官职较高的知府说了算。

    于是十万大军开始集结备战,派八万军士前出三十里接敌,留二万守城。

    八万宋军在空地上开始列阵,长枪队顶在前面,弓箭手居后策应,两边是轻骑兵。

    冯指挥使的中军大帐排拒马、挖战壕,树立起一个高高的吊斗,负责传达指令。

    潘知府则在城头观战,尽管根本看不清。

    宋军刚刚列好阵势,辽军的前锋营已经进入了视野。

    这是一支只有五百人的轻骑兵,负责勘测道路,探查敌情。

    按说他们应该停下向后军报告情况,等待后军大部队的到来。

    然而令所有宋军吃惊的一幕发生了,这支仅有五百人的先锋营竟然毫不迟疑的向宋军发起了冲锋!

    “找死!”

    宋军负责临敌指挥的云骑尉韩冲把手一抬,弓箭手一齐把弓箭斜斜的指向45度角的天空。

    “放!”

    韩冲见辽兵已经进入了射程,果断下达了放箭的命令。

    五百多支羽箭发出尖锐的啸声,在空中达到临界点后开始向下直扑辽兵。

    便在此刻,前冲的辽兵竟然左右一分,向两侧弛去,恰好避开了箭矢的袭击。

    而辽兵在纵马分开的同时,已经和宋军呈平行线排列,他们的羽箭也纷纷射出。

    这五百支羽箭瞬间落在宋军长枪队的阵营,顿时就让宋军出现了很大的伤亡。

    宋军一阵大乱,惨叫声、哀嚎声此起彼伏。

    “放箭!”

    韩冲为了遏制辽军的羽箭攻势,再次下达了放箭的指令。

    但是宋军的第二轮箭矢依然无功而返,射在了距离辽军三尺远的地方。

    辽军在探明了宋军的弓箭射程之后更加嚣张,又是一轮箭雨射杀宋军无数。

    韩冲当即发现了这一个漏洞,马上调整队形让第二方阵的弓箭手前冲,使辽兵进入到射程之内。

    宋军的变化,辽兵自然看在眼里,随即也开始变阵,避开弓箭的射击范围,朝着宋军的两翼轻骑兵冲去。

    宋军的轻骑兵岂会惧怕这区区的几百个辽兵,左右各分出一千人迎敌。

    韩冲见这支辽军前锋营竟然不把近十万的大军看在眼里,反而极尽戏弄之能事,不由得怒火飙升。

    “左右两翼包抄,给我歼灭之!”

    话音刚落,就见前方烟尘大起,蹄声如雷,大队的辽军如滚滚洪流席卷而来。

    站在中军大营吊斗上的哨兵马上把这一情况报告了指挥使冯镇关。

    冯镇关决定和辽军来个硬碰硬,毕竟自己有八万士卒,靠数量也能把你围困致死。

    “传令三军!全体进攻!”

    号令一道道传了下去,宋军开始集体冲锋。

    依旧是长枪营在前面开路,弓箭手随后掩护,轻骑兵左右策应。

    辽军这三万人的队伍,大多是身穿重甲的重骑兵,马身上也披着厚重的甲叶,寻常刀剑根本伤不了它。

    辽军的重骑兵号称“铁鹞军”,军士大多身高力壮,手持的兵刃被称为“骨朵”。

    “骨朵”是一种类似铁锤的兵刃,在三尺多长的木柄头部安上一块形似花骨朵的铸铁器。

    骨朵属于重兵器,轻的十多斤,重的约有二三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