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啥?你可真敢想!”

    童小年没想到郑漏斗竟然提出来攻打真定府。

    “你们是不是还有隐藏的人马?”

    “没有了,就四十多个。”

    “那你凭什么去攻打真定府?”

    “不是还有你们嘛!”

    “我们?哈,我们也才二百多人。”

    “你们不是还有那四个大铁家伙么!”

    “你是说超级大炮?虽然大炮威力巨大,但只能轰炸远程目标,近了就是块铁疙瘩。”

    “为啥要近了呢?就远了打不行吗?”

    “总不能……”

    童小年脑子里灵光一闪,被郑漏斗的这个想法启发了。

    对呀,为啥不能一直保持远程轰炸呢?

    “来,郑大哥,咱们商量商量怎么打。”

    几个主要连排长也参与进来,一起探讨攻打真定府的各方面事宜。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认为以少数人员攻占真定府的方案可行,不过需要落实几点细则。

    一,必须搞清楚真定府内的驻军情况,人数、驻地、活动规律。

    二,实地勘察好城外的地形地貌,以利于放置超级大炮,以及进攻撤退的线路。

    三,这次的攻击以杀伤辽军的有生力量为目的,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不强攻硬攻,尽量做到人员损失为零。

    商量好了以后,郑漏斗提了个要求,能不能匀给他们些步枪和钢臂弩。

    童小年考虑了一下还是拒绝了,理由是郑漏斗他们不熟悉步枪和钢臂弩的操作方法,临时现学也来不及。

    再说步枪钢臂弩也没有多余的,子弹更是存量不多,绝对不能浪费,还是在特战队员手里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童小年见郑漏斗很失望,就把自己的手枪借给了他,并告诉他打完真定府一定要归还。

    接过手枪郑漏斗爱不释手,这东西可比突火枪方便多了,押好子弹一次可以连发十弹,用来防身简直绝了。

    不过不能发射霰弹,对付敌人的群殴不如突火枪威力大。

    现在郑漏斗双枪在手,走路都不知道该先迈哪只脚了,就差跟螃蟹似的横着走了。

    接下来就是化装成普通老百姓到真定府去探查情况了。

    时间以三天为限,三天后发动进攻。

    童小年负责城外的地形地貌,郑漏斗等人则到城内摸辽军的情况。

    按照商定好的攻击方案,超级大炮需分别在远近不同的四个地点放置,根据辽军的推进距离梯次开炮,始终让辽军跑不出打击范围。

    这就需要引蛇出洞,让辽军按照设定好的路线进攻。

    所以童小年决定把大炮放在附近的一座小山上,这样辽军只能沿着山路进攻,利于集中打击。

    若是郑漏斗能探查清楚辽军的驻地,那就先给他们一次集中轰击,能炸死多少算多少,其余的等他们出城后再解决。

    现在每门大炮有二十发炮弹,四门炮就是八十发,理论上来说能消灭五千到一万人。

    当然敌人不会挤在一起让你炸,不过可以给他们设下些陷阱让他们钻。

    比如构筑几个简单的防御工事,把战壕挖深一点,略做阻击就后撤,让辽军在这里大量集中,然后几发炮弹覆盖过去,保管杀伤力巨大。

    这些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特别是把大炮运到山上,就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三天的时间很紧张,还要防备辽军的巡逻队,幸好这座小山平时没人,真定府被辽军占领后更是鲜有人迹。

    童小年亲自测量大炮的射程距离,仰角多少度,不能有半点差池。

    终于在三天内准备就绪,就等郑漏斗他们打探的消息了。

    到了晚上,郑漏斗他们回来了,脸上洋溢着笑容。

    他们探听到叶寻花在赵县火烧骑兵营,一下子就烧死了八千多。

    现在真定府的辽兵也就两千人马,其余的八千人都是临时抓来凑数的,没什么战斗力。

    而辽军在真定府的驻地也确定了,就在城西北角,正好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两千多,全部包了!”

    童小年看着郑漏斗绘制的简易地图,用手在真定府的西北角一指。

    “还有一个情况我需要说一下,辽军马上就要增兵了,可能近期就会到达,具体数目不详。”

    郑漏斗把打探到的消息全都说了一遍。

    事不宜迟,明天早上发起进攻。

    萧四海站在孔家庄的村头,见几个搜查队两手空空的回来了,就知道又是一无所获。

    这一路上经过的村庄几乎都被搬空了,连水井都填了,真是太恶毒了!

    现在整个大军还有一万二三,一个个又饥又渴,走路都没力气了。

    而跟着身后的宋军一直阴魂不散,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来偷袭,打死打伤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然后扬长而去。

    这一段时间都快被他们折磨疯了,那个领兵的宋军将领一定是个魔鬼,此人不除,必是大患。

    “把水井里的石头掏出来,再四处找找埋在地下的粮食!”

    对于这种填水井、藏粮食的情况,他们也逐渐适应了,不过就是得费点劲,好在还能喝上水吃上饭。

    到了晚上,全体辽兵分散在村子的各处休息,避免因过于集中被手榴弹一锅端了。

    巡逻队照例是以往的三倍,岗哨双岗双哨,把村子围的严丝合缝,不留一点空隙。

    到了半夜宋军果然又来偷袭了,他们把铜锣敲得“咣咣”响,接着喊杀声震天,把所有的辽兵都惊动了。

    现在辽兵睡觉根本不敢脱掉盔甲,就怕宋军来偷袭的时候来不及披挂。

    兵刃也是放在手边,一有情况抓起来就上。

    所有的辽兵跑到发出声音的村东头,前面隐隐有宋兵的影子冲来,他们只好往黑暗处射箭,接着传来了宋兵的惨叫声。

    就听一个将领大声喊着冲锋,宋军士兵齐声呐喊,辽军箭如雨下,顿时打退了宋军的攻势。

    这边的进攻刚刚平息,村西头又响起了进攻的号角,负责防守西边的辽军不敢在黑夜里出击,又是一阵箭雨射退来敌。

    就这样折腾了大半夜,宋军才最终退却。

    回去的路上,叶寻花问旁边的一个伍长:“刚才是谁发出的惨叫声,怎么那么逼真,是不是真的受了伤?”

    那个伍长笑道:“是毛驴子!这小子天生一副好嗓子,学啥像啥,别看他叫的挺惨,其实一点事儿也没有。”

    “嗯,是个文艺兵的好苗子!”

    叶寻花已经在琢磨组建一支文艺宣传队了。

    文艺兵的作用不容小视,他们能鼓舞士气,放松战士们紧张的心情,增加凝聚力。

    这次夜袭只是一次扰敌加借箭的佯攻。

    叶寻花借鉴三国时期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也用麦秸草垛扎了许多的草人,用大车载了,士兵们穿上辽兵的盔甲,推着佯装进攻。

    辽军在黑夜里不敢出击,只能用射箭退敌,这才让叶寻花获得了大批的箭支。

    这一段时间的袭击让他几乎把弹药都用光了。

    派人去莘县取弹药,还没有回音,可是这里的战斗却不能停止。

    步枪没有子弹了,只能用能穿透锁子甲的钢臂弩,但钢臂弩的箭是特制的,普通的箭无法使用。

    叶寻花想了一个办法,把普通箭的箭杆后面安了两片尾翼,可以增加重量和稳定性,勉强能在钢臂弩上使用。

    尾翼是用锁子甲的甲叶经过打磨而成,缴获辽军的盔甲甚多,拆了用就行。

    现在所处的位置位于真定府以南一百多里的高邑附近,双方经过这几天的战斗都有些疲累了,再拼下去就是意志力的较量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萧四海才琢磨着可能是上当了,宋军总共也就两千多人,怎么可能大张旗鼓的进攻?而且还是从两个方向。

    不过现在知道已经晚了,还是抓紧时间回真定府吧。

    只要把战马再配置上,照样还是天下无敌的铁鹞军。

    到时候我必报此仇!

    距离真定府还有一百多里,要是以往骑马的话最多两天就能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