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京都,京台总部大楼。

    资深乐评人葛宏在演播间里气愤直言:“现如今的乐坛,断层严重,所谓的新生代,根本不能称之为歌手。”

    正在直播的是《娱乐面对面》,这是京台晚间时段的一档王牌节目。

    主持人春晓风格犀利,擅长深入挖掘娱乐爆点,节目也因此揽获不少忠实观众。

    对于葛宏的话,春晓的反应很敏锐,“各家娱乐公司每年都会推出不少新人,难道这些人都不配做歌手吗?”

    “去听听那些新人发的歌,无病呻吟,故弄玄虚,我家的狗叫两声,都比他们唱的动听。”

    对于葛宏的回答,春晓觉得很满意,这一期的爆点有了。

    作为京台的当家花旦,春晓深知对话类栏目的精髓,那就是争议话题。

    “葛老师这样说,会不会觉得太夸张?还是有不少新人很受追捧。”

    葛宏撇撇嘴,不屑地说道:“的确是夸张了,不能拿我家的狗来比,至少我家的狗不需要修音混音垫人声。”

    “唱功的确是现在很多歌手的问题。”

    “不只是唱功的问题,我们就说歌曲吧,现在都是先弄几段副歌的旋律出来,再扔出去测试,看哪段旋律火了,再拿出来添上主歌,就这样发歌了。”

    春晓皱了皱眉,她也听过很多这种洗脑歌。

    这样的歌曲在测试时,都会不断重复副歌旋律,在短时间内让人产生耳虫效应,从而使听者被动达成记忆效果。

    可以想象假如一段广告词很简单,短时间内在你耳边重复多次,哪怕你讨厌它,也会形成持久的记忆。

    春晓回忆着类似的歌曲,“都是口水歌?”

    “对。这样的歌,完全失去了音乐的创造性,成了流水线工业产品。”

    “更有甚者,自诩创作人,歌词通篇在讲睡没睡的事,怎么离了那事就不会写歌了吗?”

    “你想表达什么?你想共情什么?你想引导什么?满目乌烟瘴气!”

    葛宏越说越气,作为一个从业二十年的圈内人,他对音乐有着深厚的感情。

    也正是因为这种感情,才让他近两年的音乐评论变得越来越辛辣。

    “流水线歌曲,速成歌手,把粉丝当韭菜,再这样玩下去,乐坛迟早完蛋,这是所有音乐人的责任。”

    直播还没结束,节目里的话题就已经冲上热搜。

    葛宏的尖锐点评,引起了不少歌手粉丝的强烈反感。

    对于他们来说,内心潜意识可能也知道自己粉的人什么德行,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们在热搜话题下的骂声也最激烈。

    “什么狗屁乐评人,我们哥哥根本不需要被点评。”

    “哥哥是唯一的真神,华夏乐坛最后的天王,你管得着吗?”

    “我家小仙女一直都很认真,每一首歌都在用尽全力伏地颤抖,你瞎眼看不到这么努力的态度吗?”

    热搜话题下偶尔有中立网友发表些客观言论,也会被瞬间湮没。

    直到一个粉丝冒出来说了一句,“那个老不死的倒是没提歌手的名字,我们不要对号入座。”

    话题下的评论瞬间停滞,众多回过味来的粉丝心里一边骂着第一个评论的脑残,一边转战葛宏的微博疯狂输出。

    “葛老狗,你有什么资格代表音乐人。”

    “只不过是收不到钱,就开始怼天怼地,无非是心里酸,这样的人全家怎么不去死。”

    “这种人说话尖酸刻薄,估计是无儿无女的鳏夫。”

    攻击葛宏的粉丝,有些年龄比较小,有些本来粉的就只是艺人肉身,很多人都不关注音乐圈,也不了解葛宏的背景。

    但艺人的经纪团队和娱乐公司高层都知道他的身份。

    葛宏属于乐坛最早玩票的那一拨人,曾经给很多老牌实力唱将做过监制,现在任职企鹅旗下乐浪音乐高级总监。

    所以在第一时间,几家娱乐公司就通过经纪人勒令旗下艺人规范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