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这一年注定不会太平。

    原本的轨迹中,雪灾导致数十万人冻死饿死,无数灾民背井离乡成为流民甚至匪寇,而来年爆发的旱灾以及洪涝,进一步加剧了民愤,不少地方出现了暴民,最后壮大成了十多万人的起义军,一度给朝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虽然朝廷派出大军镇压了乱军,但双方死伤无数,造成的损失亦是无法估量。

    这回雪灾被妥善解决,干旱和洪灾却是一个前脚一个后脚,在西凤国的土地上到处肆虐。北方雨水连绵时,南边旱得土地都开裂了,好不容易南方迎来大雨,却是紧跟着山洪狂泻、泥沙俱下,滚滚泥石流顷刻间就能毁灭一村一镇,根本等不及任何救援。

    皇帝接到奏报时,灾情已经很严重了。

    大臣们不会因为一次教训,就真的改变行事作风,他们依然好逸恶劳,享受着高官厚禄却不愿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皇帝拿到的奏折依然不尽不实,死伤损失都往小了报,粮食绝产、颗粒无收这种字眼,自然也不会落入皇帝耳中。

    当然,错估形势的不仅仅是皇帝,朝堂上站着的又有几个真正清楚外面的情形,上行下效不外如此,底下人报喜不报忧,朝臣们再稍加粉饰,结果就没有一个人真的重视此次灾情。

    而太子吃过甜头,这次却是主动请缨,想再次以救灾立功,彻底坐稳储君之位。

    其中不乏对手推波助澜,但太子本性好大喜功,又怎会放弃这次收拢民心的“好事”。

    太子还没出发,云清婉就得知了消息。她可不会再给太子立功的机会,即便知道对方这一次没那么容易成事,她还是安排了人下去,一路上尽可能的给太子找麻烦。

    等到太子一路颠簸,看到无边无际汹涌而来的大水时,原本的豪情万丈全都化作了面对自然之力的畏惧。而事先制定的方案已经脱离了实际,显然也不能再用,可太子本就不谙此道,这次以为是来“捡功劳”的,随行的大部分都是亲信,仅有一两个户部的官员,却也只会纸上谈兵,压根不懂水利工事。

    治不了水,太子只能选择安抚民意,可这水灾不比雪灾,送点温暖就能让人感激涕零。

    良田被淹房屋损毁,几十万灾民无家可归,而这数目还在不断增加之中。除了栖身之所,他们还缺粮缺水,粮食可以少吃,水却不能不喝,可是这洪水一来,饮水便成了问题。

    这是赈灾队伍一开始就没想到的,洪灾中的灾民居然会缺水!

    但事实就是如此,洪水将大地变成一片泽国,江河水中混杂了不知多少污物、死物,哪怕能闭着眼睛忍着恶心喝下,却无法避免随之而来的疾病疟痢,甚至更为可怕的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