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卑职在!”

    “快去西天请……”话说一半,赵昺停了下来。

    不对劲,这个时候吴承恩还没出生呢,《西游记》也要三百多年后才问世呢。

    《西游记》的创作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和《三国演义》一样,都是一个长期积累与演化的过程。

    不管是《西游记》还是《三国演义》,都是把真实的事件经过神话或者扩展、虚构呈现在读者面前。

    只不过前者是以“虚幻”的形式展示,后者以“真实”的假象予以呈现。

    其共同点都是真真实实、虚虚假假,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南宋的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始把各种神话与取经故事串联起来,书中首次出现了猴行者。

    (不是孙行者。)

    嗯,话本,必须把那个钱老夫子,也就是在潮州募兵帮助赵孟溁书写新兵名单换取散碎银子的那个钱贵己找过来。

    这老头有眼光,猴精猴精的。

    舆论一定要掌握在朝廷手里,是时候要抓紧时间把报纸办起来了。

    “去西天请谁?莫非流传三百余年的关于不管是太祖还是太宗的流言都是真的?”

    武垒满腹疑惑的想着。

    嗯,反正就是想想,皇帝又不知道,能奈我何?

    你还天天想静静呢。

    “武垒,你可知道崖州有个叫黄道婆的人么?”赵昺揉了揉生疼的脸颊问道。

    武垒看见皇帝揉脸颊,赶紧又把头低了下去。

    非礼勿视,非礼勿视。

    伴君如伴虎,知道的越多越没好处,反而死的更快。

    “回陛下,卑职不曾听说有此人。”武垒低着头回答道。

    真是废物,连“衣被天下”的黄道婆都不知道,唉,这大宋朝廷也不知道干啥吃的。

    “此妇人又名黄婆,年约三十有三岁的样子。”

    “祖籍乃是松江府乌泥泾镇人,幼时为童养媳,其夫家姓宋,人称宋五嫂,你即刻亲自前往崖州水南村或者城西广度寺寻人。记住了,一定要暗中打探,不得有任何无礼之处,否则你就别回来了!”

    赵昺指着武垒不客气地说道。

    一个王朝对于科技人才的态度,决定了这个王朝的兴衰。

    前面提到的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朝廷不重视,纺织技术亦是如此。

    更重要的是那突火枪。

    这些革新技术,朝廷但凡支持一下,也不至于如此。

    真特酿的无语了……

    历史上的黄道婆以八十五岁的高龄辞世,从现在算起至少还有五十年的时间。

    半个世纪的时间,足以让大宋的纺织业豪横于全球的存在!

    元朝元贞年间,年逾五十的黄道婆从崖州回到故土乌泥泾。

    不得不提到华夏百姓的怀土之情,无论漂泊多久,漂泊多远,都想念着家乡的点点滴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元至顺元年,即1330年,黄道婆去世后,百姓们感恩泣泪,并建祠祭祀,有识之士为其树碑立传,尊奉她为“织女星”、“先棉神”。

    朕既然来了,就不会错过!

    “卑职遵旨,卑职即刻出发,请陛下放心。”

    “嗯,朕过几日亲往崖州,你退下吧。”

    “卑职遵旨,卑职告退。”武垒行了礼,慢慢地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