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新军的操练渐入佳境,终于又搞定了一件事情,此刻赵昺的心情觉得挺好。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心情大好的赵昺,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

    文天祥等人虽然觉得皇帝唱歌似乎有点不妥,但仔细一听皇帝唱的这小曲儿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的还挺好听。

    只不过很短暂的时间,赵昺的歌声就被训练场上的各种声响淹没了。

    赵昺感叹,自己又何尝不是那背着重重壳的蜗牛,一步一步向前行走。

    在穿着便服锦衣卫的护卫下,赵昺乘坐马车离开了文天祥的驻地,继续前行。

    一路走走看看。

    荒野之上,险要位置,无数的辅兵和百姓在军官们的指挥下,正拿着工具挖着深沟。

    眼前呈现出一道道纵横交错的深达两米,宽约三米的壕沟。

    目光由近及远,一个个黑点好似蚂蚁一般。

    如蝼蚁一般的百姓、士卒,此时却爆发出无比惊人的力量!

    此时的大宋军民,只为了不让鞑子掠夺他们的财富,霸占他们的妻女,正在用实际行动扞卫自己来之不易的生活。

    人群之中,赫然出现着宫中太监的身影,衣服上、鞋子上满是泥土。

    红色的宫衣,正是内廷李公公。

    “诸位放心,官家自然会挡住鞑子的。大家伙加把劲,把这沟挖的再深一点,宽一些。这狗鞑子要是真来了,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关于太监,宋朝不叫太监,叫内侍、内臣、宦者,又叫中官。

    宋朝也不称呼某太监为某公公,一般称其为“中贵人”,这也是一种尊称。

    高级太监称为“大官”,中等太监一般称为“阁长”。

    宋朝太监机构分为两个:

    一是内侍省,称为前省,负责掖庭(宫中旁舍,宫女居住的地方)、洒扫、杂役、内坊等。

    二是入内内侍省,称为后省。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入内内侍省更接近皇帝本人,负责侍奉宫廷内生活事务。

    南宋高宗绍兴年间,赵构废除内侍省,并入入内内侍省。

    (本书按照阅读习惯仍然称呼某太监为某公公。无他,习惯尔。)

    李公公忙的满头大汗,声音喊得有些沙哑。

    然而并没有多少人回应着眼前的这位大太监。

    百姓们甚至不少士卒的脸上都露着一片愁云。

    乱世之中,朝不保夕,好不容易过了几天太平日子,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害怕这难得的短暂的美好,再一次失去。

    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

    就是这个道理。

    “乡亲们,谁给大伙儿分的地?谁给大伙儿发的钱粮?”

    “这自古以来,可有百姓干活给工钱的?”

    “这都是咱们的赵官家给的,这点苦咱们要是都受不住,那咱们不如想想要是鞑子来了,大家伙儿能有好的么?家里的妻儿老小还怎么活命?”

    “大家伙儿都想想现在的日子,是不是一天天的好起来了?难道还想和北边那些人一样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么?”

    “家里面有当兵的,你们可以打听打听,官家可曾少给了一个铜板的粮饷?”

    李公公滔滔不绝,讲的口干舌燥却顾不上喝上一口水,不停地大声疾呼。

    “乡亲们,自从来到这琼州之后,赵官家给咱们盖房子、分土地、发粮食,自古以来,你们可曾听说过这样的官家?”

    原本默不作声的人群,突然发出一道声音。

    “没有!”

    “对,没听说过!”

    有一人带头,旁边的人也豁出去了。

    “官家对咱老百姓那是没得说的,闻所未闻。”

    不多时,有更多的百姓不断回应着。

    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们,热情终于被点燃了,忘记了鞑子的凶残,忘记了害怕,这一刻他们只想着如何保卫自己的家园。

    “还有你,铁牛,咱家可是听说你刚娶了个寡妇。”

    “这笔账咱家可是给你记下了。”

    名叫铁牛的憨憨神色马上紧张起来,呆在那想着是不是什么时候得罪了宫里的贵人。

    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起来究竟什么时候惹下了祸端。

    这一刻铁牛忘记了干活,呼吸有些沉重,悬着的心更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