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她要去供销社逛逛。

    上回买的糕点,她没事的时候拿一块来磨磨牙,谁叫她的饭量大,吃的多呢。

    已经没有了。

    俩孩子没吃到多点儿。

    今天还要多买一些。

    李向南没想到碰见卖细棉布的。

    想买布的人好多哟,挨挨挤挤的那么多人。

    但是李向南的力气大呀。

    只要有人往外来,她就趁机往里挤。

    没多一会儿,她就成了最里边的那个人。

    李向南要了十尺蓝花旗,要了十尺细棉布。

    等到明年拆洗棉袄的时候,她要让李母帮着把自己的棉袄里子换了。

    粗布做的面子和里子,再加上几块补丁,穿着是啥滋味可想而知。

    李向南就要这样一点点的,改变自己的生活质量。

    布买完了,她又用工业券买了一吕饭盒。

    糕点,水果糖,唉呀,居然有卖小鞭儿的。

    李向南看见这东西有久违的熟悉感。

    她记忆里小时候的小鞭儿就是这个样子。

    撕开包装纸里面是小红鞭炮。

    有100的,300的,500的。

    那时候孩子们不舍得一起全放了,把它拆开,然后一个一个的放。

    那时候尚且如此,别提现在了。

    不少跟着大人来供销社的孩子,在卖鞭炮的柜台前面流连。

    卖鞭炮的柜台前走动的人很多,但是真正买的人少。

    李向南猜两个弟弟肯定也是十分喜欢的。

    一问100的4分钱,300的一毛钱。

    李向南花了一毛钱买了一挂300的,让两个孩子拆着玩儿。

    她倒不是舍不得钱多买,而是怕这东西显眼。

    过年了,送孩子点礼物。

    给他们一人买了一支牙刷,一桶牙膏。

    接着李向南又零零散散的买了一点东西。

    出去后照旧找方便的地方把东西收起来,再直奔国营饭店。

    李向南来县里次数多了,她才知道县里不是一个国营饭店。

    有两个呢。

    她以后一个是吃饭的地方,一个是买饭的地方。

    李向南去第一个国营饭店,买馒头花卷,可惜今天没有肉包子。

    在对细粮的渴望上她没有之前那么强烈了,一样就买10个吧。

    菜有溜肉段,还有小鸡儿炖蘑菇,东坡扣肉。

    李向南就盯着几个肉菜,肉炒某某的菜,还有素菜,她略过。

    李向南每次买的都多,服务员已经习惯了,并没有注意她。

    自己把东西装好,走了!

    去下一个国营饭店吃饭。

    居然有牛腩炖土豆,来一份。再加上三个馒头。

    到吃饭的时候,国营饭店里人也好多啊。

    有很多是年轻人说话,操着各地口音。

    应该是各地来的知青,到饭店里打牙祭了。

    李向南的年纪也很容易被人误会成知青。

    年龄小的知青也是很多的……

    人吃饱了精神头就不足,犯困。

    李向南直奔钟叔的房子。

    打开门,屋里有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

    她打开炉子看看里面还有火呢。

    这屋里烧的是炉子,李向南又往里加了点煤,然后躺在温热的炕上迷迷糊糊的就睡着了……

    听到开门声,李向南才醒了。

    钟叔这是第一次见到李向南的真面目。

    他一愣,这孩子果然年龄不大。

    钟叔是来送钱的,他看李向南睡得迷迷糊糊的样子是真困了。

    干脆利索的送来了钱,并没有多待。

    李向南现在哪还有睡意了!

    钟叔这人也挺有意思的,直接就给了全部货款。

    就不怕自己坑他?

    他说他有看人的眼光。

    其实钟叔怎么不怕被坑啊?

    但他还是这么做了,他是在赌。

    赌以后李向南能完全信任他,那样李向南以后的货就都是他的了。

    李向南又躺了一会儿才收拾好自己,留下货,直奔客运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