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李向南:“顾三叔到最后的时候,我给他拿鸡蛋补身子,我姐送白面给他吃。

    是念着他剩下的日子不多,这些年也不一点情分没有。

    他现在人没了,他的面子就没了。

    你们能相安无事最好……不能的话,自然也有不能的解决方法!”

    张杏儿讪讪的把目光收回来。“我看也收拾的差不多了,那我就先回家了!”

    李向南上前一把抓住张杏儿,“刚才谁挡着乡里乡亲的说,家里的活,剩下的你来干。

    你把人打发走了,现在没帮忙的了,你就要走!

    谁给你的胆量?”

    “是有不少活呢,我这就干!我这就干!”顾长锁说。

    李向南:“别以为我看不出来你们打的什么主意?

    你们觉得长民年纪小,就想欺负欺负!

    这两间房子早晚不还是你们的?

    告诉你们少打这样的主意!”

    对于张杏儿这种只记吃不记打的,李向南除了打她,还真没有别的办法了。

    总不能打死她吧,那也连累自己。

    村里几个老人的意思也是让李母和长民住在这。

    他们说怕这房子空出来被顾长锁占了。

    就这房子,土坯的,房顶是茅草的,还盖了好多年了。

    李向南觉得,这还值得守着吗?

    其实,李母继续住在这里也有好处。

    张杏儿估计是看不顺眼的,就要找事。

    她要是找事儿的话,李向南借着由头就能收拾她。

    没几天就开始麦收了。

    有经验的人,天天看天上的云,都觉得今年秋天应该雨水大。

    今年麦收格外紧张。

    因为阴了好几天,中间还下过一场雨,倒不算大。

    到麦收快完事的时候最后几天,天天要像下雨似的。

    这可把大家要急死了。

    男女老少所有的人都下地。

    就包括李向南,她发完农具之后再去地里干活。她挣10个工分呢。

    麦收的最后一天雨真下来了。

    不过好在下的是一星半点儿的。

    村里就这么有惊无险的度过了麦收。

    大家都说看错了,这雨水也不大。

    谁想到这个猜测后来应验了。

    交了麦子的任务粮之后就开始进行秋收。从秋收开始就三天两头的下雨。

    今年秋收下手的早,因为下雨耽误了,大家就没太在意。

    可是后来这雨下的,一下就一两天不停。

    只要雨停了,天好一点了,大家就想去地里干活,可是太泥泞了。

    地还没晾干,接着又下雨。

    李向南看着外面的雨幕。

    今天这回下的是暴雨。

    这都三个小时没停了。

    村里地势低的,有的人家都雨水倒灌了。

    顾家所在的地方地势就低。

    想到他们那个土坯房泡在水里,李向南挺担心的。

    这两天家里存干柴少的人家,烧火都费劲了。

    李向南把自家的柴棚子里堆满了干柴。

    等雨停了的时候,李向南去看看李母。

    果然院子里都是水,这还不是最惨的。

    由于暴雨下的急,雨水根本就没来得及流出去。水深了之后就往屋子里倒灌。

    屋里是夯实的泥土地,经雨水一泡……

    土坯墙,屋里墙面都洇湿了两尺多高了。

    李向南去的时候,李向北和顾长民这俩孩子抱膝坐在炕上。

    眼睛却盯着地上的水。

    李母:“向南来了!”

    “姐!”

    “姐!”

    李向南:“看看这个样子你们怎么做饭吃?”厨房的柴火都飘起来了。

    李母:“我也没想到雨水这么大呀!”

    李向南:“你们俩趁着这功夫儿雨停了赶紧把行李抱过去。

    换洗的衣服也带过去。

    这几天就别回来了!”

    李母有些犹豫。

    她没有能力给长民盖房子,就想给长民把这房子守住了。

    这走了能行吗?

    向北把李母的被褥拿出来卷成一卷儿。“姐,你先拿着娘的行李,一会儿我就追上你了……”

    长民看向北收拾东西,他也忙把自己的衣服往外掏。

    李向南先回去做饭了。

    这俩孩子就像蚂蚁搬家似的。

    一趟又一趟倒腾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