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一般的时候一个工分都得三分钱以上,不说好年头,平平常常的怎么着也得三分五厘。好年头还能多点。

    有的人就悄悄到外村的自己亲戚家买毛葱,给现钱是一分钱一斤。

    为了能手里攒下点钱,去外村买毛葱当然都愿意了。

    一分钱一斤买来的转手就两斤半换成了一工分,怎么算都是有赚头的。

    就是利润低,大家也是愿意的。

    谁家的钱都不宽裕,但是挪出来五毛一块的,还是有的。

    虽然是工分年底才算钱,但是能赚就行呗。

    谁不高兴啊?

    同样的收毛葱的事儿,和李老四家还有吴招娣的家没关系。

    这两个人回来之后,整个人瘦了很多,也老实了很多。

    就毛葱和草帘子被拒收的事,要是以前就是不来村部闹的话,也要在人前骂一场。

    现在谁都没敢吱声。

    村里人猜测这是受到教训了。(大家一致认为,就是在号子里挨收拾了。)

    周博辰走了十多天后,李向南收到了他的一封信。

    他这封信上比以前的字数要多的多了。

    洋洋洒洒的说了他不少的生活细节。

    字里行间的透露着温馨平和,读起来倒也不让人觉得讨厌。

    李向南读到最后一页。

    他说他有一个战友的爷爷是农科院的。

    农科院每年都要培育很多种子试种。

    周博辰就给要了一些,是不花钱的。

    这些种子的产量和质量肯定不是他们农科院最好的。

    那样的种子就要花钱买了。

    但这样的种子却要比他们普通的菜籽儿好得多。

    第四天的时候,邮递员通知李向南她有包裹。

    李向南去邮局里拿回好大的一个包裹,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种子。

    菠菜,香菜,白菜的。

    倒是适合他们这里种的。

    白菜籽还分两种。

    一种是小白菜的,一种是做冬储菜的。

    看着这些种子,大伯乐的合不拢嘴。

    李向南以为大伯高兴,是为不用为种子发愁。

    其实是大伯觉得,这个姓周的对他侄女上心了。

    要不为了他侄女,他费这么大劲整这些东西干啥?

    当大地里的雪都化尽了的时候,大伯就开始张了村里的人种毛葱,种香菜,种小白菜,菠菜。

    女人们在村部挑种子,男人就下地干活了。

    都是干活的好手,种菜速度也很快。

    晚上的时候苫上草帘子。

    早晨阳光上来了,再让人把草帘子掀开。

    不管是村里人还是外村的人,都说李村长这是要干什么呀?

    菠菜,白菜,香菜,虽然种的早了点,但是种法也和平常一样。

    怎么种了这么多毛葱?

    而且他这毛葱不是以往种毛葱那样,一个穴一个穴的往里种。

    这回跟种韭菜似的。

    当然了,没有韭菜种的那么密。

    知道这事儿缘由的,除了李向南,就是村里的几个干部了。

    但是他们的嘴都闭得紧紧的。

    谁也不多说。

    这事要是成了皆大欢喜,要是不成的话少说话,省着被笑话。

    就在通常年份里,大家才开始种毛葱的时候,百安村的地里毛葱都发芽了。

    毛葱一发芽,大伯就让村里人用风干大半的柳条子在从地垄支起弓形的支架。

    不能用鲜柳条子,鲜柳条子插进去就能栽活了,发芽了。

    晚上的时候草帘子就搭在支架上。

    这就省得直接盖上,会损坏了葱芽。

    再过几天种下的小菜也开始发芽了,也用的是同样的方法。

    晚上用草帘子盖上保温,白天的时候再把草帘子掀开。

    真是费事又费力的活。

    但是村民不觉得。

    这活干一天就能挣上四到五个工分。

    不说和秋收的时候割麦子割黄豆比,就和其他农活比都要轻松多的多了。

    到播种的时候,该播种就播种。

    李大伯就找村里年老体弱的或者女人来菜苗地里干活。

    这个时候李向南已经收到周博辰的第三封信。

    这回又告诉李向南注意查收包裹。

    还要问她为什么不写回信?

    李向南是没有回他第二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