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李向南告诉大伯,让村里这些上工的人,收工的时候每人带回来一斤野菜。

    哪种野菜都行,但是要摘的干干净净。

    这时候婆婆丁、荠荠菜、苦菜都出来了。但真的不是很多。

    可挖一斤野菜还不算事儿。

    现在的人真是听号召。

    挖这些野菜干啥,大家就是随口一问。也有抱怨的,干活就干活,挖啥野菜呀?

    但让交任务就交任务。

    一样的野菜放在一起。

    大家收工之后,在村部就堆了三堆野菜。

    都一捆一捆的,码的还挺整齐的。

    村干部知道这些野菜是干什么用的?

    说实话就是李大伯也觉得向南的脑袋咋这么够用呢!

    八分钱一斤的毛葱苗。

    大家伙都没敢想。

    能卖四分钱,大伙都知足。

    价钱定的这么高,一方面是李向南当时确实没少忽悠人家食堂主任。

    另一方面是孙姨在场。

    有孙姨的面子。

    因为有孙姨的面子在,李向南就不能让以后孙姨的面子上不好看。

    野菜现在村里家家都挖,回家添个菜。

    但是县里没有。

    你说这玩意要是卖钱吧,冬季因为时节的特殊就不提了。

    这个时代野菜正季的时候还真没人掏钱买这东西。

    想吃的都自己去挖。

    上班的工人可没有时间。

    李向南准备把这些野菜作为添头送给机械厂的食堂。

    这么些野菜可真不少了。

    晚上的时候,李向南带着多买出来的那份红烧肘子去了村后。

    周博辰亲口和他姥姥说,他和李向南处对象了。

    当然了,李向南一直没答应,自己最终很可能就是为她打掩护的事儿,他不会说。

    魏姥姥特别高兴。

    以后每次李向南再去,这老太太那脸,恨不得笑成了一朵花儿。

    陈彩霞常常也看着她乐。

    李向南的脸皮不是那么薄的。

    就头一次被老魏这样看着乐,她有些难为情。

    而且一向矜持的老太太,非拉着李向南让她喊姥姥。

    叫人就有叫人吧。

    李向南就称呼她魏姥姥了。

    之后……那就无所谓了。

    收音机票的事传遍了全村。

    明天起早要套车用,自然有村民来通知他们。

    有关李向南的闲话也就传过来了。

    “……小辰这孩子想的不周到,光有收音机票,也不行啊!”

    老魏的潜台词就是收音机也不便宜。

    应该再邮点钱。

    李向南没打算花信封里的钱,也就没有和他们提钱的事。

    现在天气也不热。红烧肘子肉放在外面,一夜也坏不了。

    村民起早来,他们肯定是不敢吃。

    他们要留着明天晚上吃。

    明天早晨就要去卖毛葱苗了,村里人都很高兴。

    村后的几位老人,也因为现在的生活感到了开心。

    天刚放亮,李村长就带着昨天安排好的人到了地里开始薅葱。

    这毛葱不要直接薅,先用叉子挖出来,小心的抖落上面的土。

    然后扎成一捆一捆的过秤,装在筐里再放在马车上。

    这样能保证毛葱苗一点没有损坏,卖相就好看。

    机械厂食堂先要500斤。

    李向南又给多装上了30斤。然后盖上草帘子。

    因为总有损耗的。

    人家给的价钱不低,就应该让人家感到满意才行。

    天放大亮了,东西都装好车了。

    李向南就跟着马车一起往县城里去。

    坐在马车上晃晃悠悠的,到了县城的时候,不到9点。

    这时候把东西都送到食堂,他们做中午饭用都来得及。

    孙姨惦记着这事。

    由于李向南的口才不错,自己又在跟前,食堂主任给的价格不低。

    不知道过后他会不会不高兴。

    孙姨怕他为难李向南,所以听说送菜的来了,孙姨也到了食堂。

    先不说价格,看这东西是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