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在四哥跟着李向南去卖蔬菜的时候。

    李大伯带着村干部已经开始组织另一件事了。

    现在村里已经有人家开始准备孵小鸡儿了。

    第一批,一家五十个鸡蛋,六家就是三百个鸡蛋。

    这鸡蛋也是各家交上来的换工分的。

    现在一个鸡蛋公社收大概是4分钱。

    这鸡蛋是公鸡踩过的母鸡下的,能孵小鸡的,就是受过精的鸡蛋。大概能值5分钱。

    这是估算的,因为这种鸡蛋都是村里面相互换的。

    谁家养公鸡了,没养公鸡的人家如果想孵小鸡,就要拿没有受精的鸡蛋到人家换。

    公社收鸡蛋可不分能不能孵小鸡儿的。

    村里这样一个能孵小鸡的蛋,可以换一个半工分。

    大家觉得还是换工分合适。

    就是压的时间长点,都要到年底才能分钱。

    收鸡蛋,孵小鸡,可就麻烦一些了。

    谁家交上来的鸡蛋,妇女主任都在鸡蛋上面写了名字。

    然后再分发下去孵小鸡。要是谁家的寡蛋率高,那就是谁家为了换工分作弊了。

    把不能孵小鸡的鸡蛋混了进去。

    (寡蛋:就是没有受精的鸡蛋)

    负责孵小鸡的妇女也是挣工分的,一天五个工分。

    村里还说了孵出多少小鸡是有要求的。

    谁家要是闪死的多了是要赔钱的。

    所谓闪死的,就是温度过高或过低,孵化失败了。

    孵出一只小鸡就另外给一个工分。

    这可比下地划算。

    寡蛋还能给自己家!

    村里这么大张旗鼓的干,肯定外村人都是知道的。

    百安村地里的菜苗早,那这么大批的孵小鸡又是干什么呢?

    村干部们不说,村里的人不知道,外面的人自然也打听不到。

    村民们自然懂得孵小鸡和种菜最后都能变成村里的钱,村里的钱挣的多了,他们村的工分就值钱。

    村民们的想法不自觉的活跃起来。

    卖了毛葱苗他们村的猪舍能不能多养几头猪?

    毕竟交了任务组之后,剩下的都是他们村里的。

    村里有猪,分猪肉的时候就能多分点。

    那是肉啊,想想都流口水的。

    养猪以前的时候村里也是想多养的。

    但是养猪风险也是很大的。

    中途要是死了几头,那可就亏大发了。

    不过今年有周博辰邮来的技术书籍,又有钱买猪崽子。

    今年猪舍就增加了四头。

    李大伯还把养殖的书交给知青们去学习。

    他们有文化,学习的快。

    让他们养鸡,其实他们也是乐意的。

    一样是挣工分,养鸡肯定比下地轻巧。

    弊端就是有点味道。

    李大伯决定的事情,李向南自然赞成。但是向南建议说,应该让知青们每个人都带一个村民。

    万一知青们有走的时候呢?

    那养殖技术不就断条了吗?

    李大伯觉得不太可能。

    这些知青都扎根农村了,还往哪里走啊?

    能返城的知青是很少的。

    这些年知青们陆陆续续的或嫁或娶,都是和村里的姑娘和小伙子。

    不过李大伯还是听了李向南的意见。

    李大伯觉得万一就知青们有技术,他们拿桥怎么办?

    村里人跟着学会了只有好处没坏处。

    养殖可比地里种的小菜麻烦。

    但是这些都不用李向南管的。

    她只管出主意,剩下的都交给大伯。

    在村民全部的忙碌的时候,李向南收到了周博辰的回信。

    本来周博辰还想买别的颜色的毛线。

    李向南的一封信把他的热情浇灭了。

    他也不禁反省。

    自己做的不恰当了。

    周博辰的姐姐或者是他邻居的女孩子,又或是父母同事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