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当李村长找去的时候,周副主任说他们从其他村里收购的鸡蛋已经够了,不能再要他们村的鸡蛋。

    李村长又亲自问了供销社的主任,问他是不是这个意思?

    主任说话有些含含糊糊,说这事情是交给周副主任负责的。

    李村长当时就拍了桌子,周副主任说以后都不会收百安村的鸡蛋。

    不收便不收,我们也不会往这里送了。

    周副主任当时洋洋得意。

    四哥到了县供销社,找到了他们的主任。

    主任一口回绝了四哥,以后他们供销社只要公社的供销社送来的鸡蛋。

    县里的供销社,不可能只收前进公社的鸡蛋。

    其他的公社全部都往县供销社送鸡蛋的。

    前进公社送去的鸡蛋已经够多了。

    百安村鸡舍的鸡蛋,县供销社不能要了。

    县供销社主任“……这样才符合程序吧?”

    四哥:“那我们村以后的青菜呢?”

    “咱们做事情都按程序走,这才合理啊!”

    “主任您说的对,一切事情都应该按程序走!”四哥早已经知道自己会面临什么样的结果,并不觉得奇怪。

    而且也不觉得生气。

    按李向南的话说,不值得。

    按程序走,那冬天的鸡蛋,还有春天的菜,难道他们没要吗?

    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的。

    很多的农产品都是直接从村里拉到县供销社的。

    只是他们不想要而已。

    而且由于今年的鸡蛋量大,收购价格降到三分钱一个了。

    村里鸡舍的产蛋量每天都达到1300多个左右了。估计过几天还能多一点。

    卖钱的时候看着这些鸡蛋就是金蛋。

    现在看着就让人肝火大了。

    李向南找了郑干事帮忙,除了建筑公司,机械厂,农机站、这些老关系单位,又拿到了五个单位的购买鸡蛋的批条。

    卖给他们鸡蛋三分五厘一个。

    因为供销社卖出来的鸡蛋是4分钱。他们这个价格不吃亏。

    实际上还优惠了。

    这事上他们既占了便宜又卖了郑干事一个面子,他们觉得挺好的。

    其实卖给他们鸡蛋,李向南很心疼的。

    要不是为了掩人耳目,她想把所有的鸡蛋都收了。

    各个单位都发鸡蛋票了,他们单位也不想发那么多鸡蛋的福利。确实是购买的有限。

    但拿他们当幌子,李向南每天大概收1100个鸡蛋左右。

    价格也是三分五厘一个了。

    沈会计作为村干部,作为李村长的得力助手,他清楚鸡蛋供销社不要。

    是李向南找门路卖出去的。

    李向南负责把鸡蛋卖了,钱拿回来,但是怎么入账合理,那就是他的事儿了。

    要是这么多鸡蛋砸在手里,那可要愁死了。

    所以,沈会计看着李向南赶着牛车,拉着鸡蛋出了村。

    等着李向南回来的时候,他就伸手接钱。一律不多问,拿回来钱他就想办法入账。

    往年供销社收鸡蛋都是4分,也有4分5的时候,秋天了更能达到5分。

    这么便宜的还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大家心里真的不痛快。

    四哥又开始他的老行当,给李向南收鸡蛋。

    四哥在外村还发展了几个下线。

    因为一个鸡蛋比供销社贵五厘,四哥控制着量,要不他能收的更多。

    总得让村民卖一部分到供销社啊。

    村民因为鸡蛋便宜不痛快,谁也不会在意。

    但各个村子的鸡舍真是大大的不痛快。

    他们养鸡的方法一般,鸡饲料配比的营养不够均衡。

    本身这种鸡就是本地土鸡,鸡蛋的产蛋量相对就较低。

    再加上营养跟不上,养鸡方法又不够科学。

    产蛋率又低下去了两成。

    管理不善,又增加了人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