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所以最近的南风口囤积的粮食,自然也要调拨一部分给南部油田地区:人家投降投的那么彻底,还把油田设施完好的保存了下来,就这觉悟就这功绩,总不能让人家再饿肚子吧?

    另外,新打下来的望春城、腾云城也都需要粮食,之前大华帝国为了筹集军粮盘剥过这些城市,如今这里都是大唐王国的控制区了,总要邀买一下人心吧?

    大唐王国自己的故土,也就是遭灾的南部地区总不能放着不管,新占领的地区都有粮食,自己的基本盘如果吃不饱,那就是待遇不公,人心肯定要散的。

    于是唐陌就不得不想办法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把剩余的北方粮食向南部地区输送。

    这是一个大工程,考验的是运输条件,运力,还有一整个国家的战略决心。

    也正因为如此,大唐王国的许多地方都在为运输粮食付出代价:铜城工业生产需要的许多金属都开始短缺,就是因为粮食挤占了工业运输的份额。

    如何安排整个铁路系统高效的运转是一门学问,这种调度缜密而且细致。稍微有那么一点儿错误,就会影响到运载效率。

    而负责调度的人职务并不高,并且分散在各个铁路段,各自为政自己负责自己那片区域的安排。

    这就导致了许多地区出现了不可避免的调度混乱,进一步让运力不足的问题凸显出来。尽管唐国的铁路管理已经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了,可依旧无法避免忙中出错。

    好消息是最先恢复过来的,或者说不太依赖沿途基础设施建设的空运,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满载着粮食的C-47运输机成群结队的在西琮附近的野战机场降落,卸载了粮食之后,再把来自大华帝国的俘虏运到北方去劳教服役。

    那些平生第一次见识到真正的飞机,第一次摸到真正的飞机,第一次坐飞机的大华俘虏们,在天空上吐的死去活来,同时也享受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一日千里。

    这可是双倍的运力:一方面把北方的粮食直接运往急需粮食的南部地区,又把南部地区吃饭的嘴运到了北方去。

    南北运输问题严重,东西方向上的运输自然也受到影响。大量的火车被调往南北线路上支援,东西方向上的铁路运力必然降低。

    因此,在勉强完成了对丰江方向上的进攻之后,在靠近丰江的地区,波顿指挥的西进集群,不得不暂停了进攻,让整个战线稳固了下来。

    战争有的时候并不是谁能打谁就一定可以一路平推过去稳吃对手的,唐军的进攻就这样被自己的后勤掣肘,被迫放弃了大好局面。

    原本,趁着大华帝国损失惨重一片混乱之际,唐军本来可以对藏剑峡防线、丰江防线发动进攻,很可能取得突破,取得更大的胜利。

    可偏偏部队调动跟不上节奏,大量部队都只能依靠公路缓慢机动,无法及时抵达战区,扩大战果。

    最后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面的大华部队稳固防线,增加兵力,等来秦国的援兵……

    “眼下的局势是,我军在西琮的部队已经完全解放出来了,超过三十万大军。”吃完了早饭的唐陌与勒夫碰头,开了个二人小会,勒夫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情况。

    “参谋部的计划是,其中十万部队要抵近藏剑峡,依托藏剑峡建立起新的防线。我们没有必要继续从这个方向上展开进攻了,大华军队严阵以待,又有藏剑峡天险做依托,我军从这里进攻未必能占到什么便宜。”勒夫给唐陌解释了一下如此安排的理由。

    说完之后他停顿了一下,看唐陌没有发言的意思,就又继续往下说道:“南部地区局势依旧很紧张,所以我计划派遣两个师南下支援斯特劳斯。”

    剩下的部队,参谋部打算调往西线,汇合波顿的西线进攻集群,加上后续到位的补给物资,对丰江发动新一轮的进攻。

    只不过以如今的运力,把二十万大军调到丰江战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搞不好完成整个调运工作,可能要等到秋季的最后几天才能完成。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等部队都到齐了,可能当地都开始降雪了。

    而且这么长时间过去,大华军队早就已经重新做好准备,严阵以待。在天气开始变冷,空中支援再一次不那么方便的前提下展开攻势作战,很显然不那么明智。

    “看起来,今年的战争,差不多也就只能打到这里了。”唐陌虽然有点儿不甘心,可也只能如此。

    勒夫点了点头:“如果对方不结束这场战争的话,明年我们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