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4章章卌四品茶论道谈笑间

    临近年关,大多数人都已放松心思,慵懒闲适,连餐店摊贩都有不少关门歇业。

    但谢北河高价雇工,其势之盛,一时间也被不少人引为谈资。

    大家都好奇,就算《明报》第二期将售,继续在北河居发售也没问题啊,何至于火急火燎地忙着搬迁不说,还搞乔迁揭彩仪式。

    须知,新年正是走亲访友的日子。

    这《明报》第二期,还能比走亲访友更重要不成?

    在众人议论中,天启四年的元月一日,如约而至。

    这一天,没了首刊特价的噱头,《明报》第二期对普通百姓的吸引力大减,其实并没有像十天前那般早早便有百姓蜂拥、长队如龙。

    但听说谢北河今天安排有各种表演暖场,仍有不少百姓,早早吃过早饭便赶来了附近,看免费的热闹。

    毕竟是新年元旦,对缺乏娱乐手段的普通百姓来说,有免费的表演不看,不亚于平白无故丢了钱。

    而在好几支表演队轮番暖场表演后,敲锣打鼓声中,南山知县毕胜克,施施然来到书馆外的场地中央,亲自揭彩。

    他揭开彩绸,露出新牌匾上【开明书馆】四个大字。

    毕胜克朗声道:“其实今天来揭这个彩,本官一开始是拒绝的,觉得十天前才为《明报》创刊致过辞,结果今天又来个店面乔迁揭彩。”

    “照这个架势,再过十天,岂不是又会有什么动静,又要本官来致辞?”

    “但北河居士说服了我。他说,他这次不开书店了,要改开书馆,造福于民,允许百姓免费在馆内翻阅图书。”

    “众所周知,读书学习,是晋身之阶。但普通百姓却未必能有余钱供应子女读书。更甚者,辛苦凑了几年学费,却发现孩子并非读书的料,就更是难过了。”

    “但从今日起,北河居士表示,只要开明书馆在一天,我南山百姓,就能在此「开明教育、免费学习」,绝无二话。”

    “此乃南山百姓之福祉矣。本官与有荣焉,更是为受邀揭彩深感荣幸。”

    “本官相信,有开明书馆在,不出十年,我南山县必成书香大县。”

    听见毕胜克这么说,附近百姓第一反应竟不是欣喜,而是震惊,感到难以置信。

    与此同时,不少朱门府院的公子小姐,则是面色微沉。若非他们提前收了请帖,早就听闻风声,此时只怕会有人忍不住蹦出来大放厥词。

    开明教育好不好?

    好,当然好。只要普及教育,南山民间不少稚童都能从中受益。只要有向学之心,不敢说成绩多好,至少识文晓字,能找到工钱更好的工作。

    而毕胜克甚至敢放言,不出十年,南山县会变成书香大县。

    但这种书香大县,本身并不受书香世家们的喜爱。

    倒也谈不上教育垄断。

    如果真是教育垄断,南奕也别想在南山学舍崭露头角。

    主要在于,郡城的无相书院,每年只招各县学舍岁考的第一名;其他书院,也只招各县岁考前十。

    如果读书的学生变多,会导致每年岁考的竞争更为激烈。

    事实上,时至今日,各县学舍的竞争已经格外激烈。

    如宋忠这种父母特意迁来南山县的家庭,甚至被称之为「岁考人家」。

    啥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