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除了明面上的停火谈判,廖飞还带来了新的情报,需要跟丁伟本人交流。

    钟志成先出面,跟廖飞讨论大米面粉换飞机的问题。

    顺带着要换几个日籍的技术人员,提供给八路军。

    廖飞手上有一张人名单,统计的是日籍侨民,这些人很早就搬迁到东北地区,属于工厂的技术工种。

    他们对这里有些感情,很容易留下来,收编到我方的军工厂内。

    都是技术工人,不涉及军队成分。

    这是比较重要的财富,可以让八路的敌后人员尝试着接触

    东北最贵重的肯定是工业底子,其次是这些技术工种,能够填补工业上的空缺。

    想要从农业国向工业国变迁,需要国力,需要技术,需要人力储备。

    这三点显然都没有,拉拢日籍的技工,拉拢小鬼子中的技术人员,无疑比一两门大炮更重要。

    廖飞的军衔并不大,他能够提供10人的技术团队,帮忙解决炮钢问题。

    大同、太原、武城乃至山东,已经有八路军的兵工厂,可以制造子弹和炮弹,也能制造掷弹筒跟迫击炮。

    兵工厂也能制造火炮,制造技术上不是问题,唯一头疼的是炮钢材料。

    迫击炮、掷弹筒这类的膛压低,用普通的钢材就能打造出来,性能的差距并不大。

    像50、60迫击炮可以用钢板卷成筒,焊接后就能发射,顶多是质量差点,寿命和射程都比较低。

    81\/82毫米迫击炮,可以用无缝钢管。

    而大口径迫击炮与火炮,需要炮管坯料,再用机床打孔、打膛线、切削外管。

    炮钢的技术问题也能解决,重点是缺少大型合金钢生产设备,缺少生产大型坯料的能力。

    总之,钢材的质量,生产设备制约了火炮的生产。碳素钢也能生产火炮,射程近,寿命低,根本不适合大规模作战。

    不管怎么说,廖飞从鬼子兵工厂里挖出来的技术团队,都可以给后方的军工厂赋能。

    这一点毋庸置疑,花多少大米面粉都值得。

    技术人员才是最欠缺的稀有资源。

    不需要丁伟出面,他钟志成就敢拍桌子,把这些人给换过来,用1000吨粮食,换一个技术团队过来。

    心里还想着,这小鬼子还怪好的哩。

    电话从通辽打到白城子,丁伟此时在白城子办公,紧盯着周卫国装甲师的整编。

    得知高桥浩来了,军区内知晓对方的身份的并不多,特意安排了汽车,从白城子连夜赶了回来。

    依旧是单独接见。

    “廖飞同志,你的情报很关键。我正头疼这个事情,全让你解决了。”

    廖飞统计了关东军内主要的发电厂、钢厂、军工厂、化工厂、大型仓库的位置,一旦丁伟有了重兵压进的时机,可以优先占领这些地方。

    说实话,占领几个县城农村意义不大,如能迅速的拿下伪满洲最重要的工业底子,拼了手上的几百辆坦克也值了。

    这些设备跟技术人员,可以迅速的恢复生产,为八路军提供枪械武器,提供子弹炮弹。

    “丁司令员,您上次提醒我远东军出兵东北的情报,恕我直言,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