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郭子墨挂断电话以后,点开了微博,找到了关于质疑笑傲江湖曲的那篇文章,果然非常的火爆。

    这个话题已经冲上了热搜第八,而且还在不断上升,照这个趋势下去,登顶热搜第一也很快。

    点开这篇文章,郭子墨大致看了一下,眉头皱了起来,这上面不只是水军抹黑那么简单。

    主要内容是说,笑傲江湖曲是琴箫合奏,而那个视频的曲子虽然不错,但却是筝笛的合奏,并不能作为笑傲江湖曲。

    除了这篇文章,还配上了一段视频,视频里面是一男一女用琴箫合奏,整个音乐竟然也有那么一丝味道,下面还配了一段文字。

    “无意中发现了这一首曲子,本人感觉,这才是真正的笑傲江湖曲,琴和箫被两位年轻人演绎的非常到位。”

    “除此之外,这两位年轻人的气质,一点儿都不比郭子墨他们两个差,甚至还犹有过之。”

    这个微博说的有理有据,其中还说到了古筝的弊端,再加上琴箫合奏的视频,曲子的意境也出来了,还真的不是那么好反驳。

    作为一个学习了八九年古典乐器的人,对于上面所说的古筝弊端,郭子墨也是非常了解的。

    古琴和古筝出现的时间差不多,古筝的声音明亮、柔美,古琴的音色则显得低沉和深远。

    如果用人来形容的话,古筝更像是一个二十出头的漂亮姑娘,很抢眼,而古琴就像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成熟男子,非常内敛。

    虽然这两种乐器都来自民间,也说不上孰强孰弱,可在汉魏时期却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古琴变成了文人在书斋当中备受青睐的乐器,而古筝则深入民间,更多地承载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庙堂之音,讲究中正平和、典雅大气,古琴开始背上了礼乐教化的功能。

    古筝则没有那么多的“任务”,他与琵琶等来自于异国他乡的乐器一起高歌共舞,上到宫廷梨园,下到青楼酒肆,都可以听到他们热闹的声音。

    随着时代的更替,古琴和古筝这两个乐器的标签越来越明显。古琴,是文人雅士的清微淡远。古筝,是青楼女子的艳丽媚俗。

    有了这么多的佐证,这条微博刮起的风就大了,因为这涉及到了高端和低下的话题。

    郭子墨翻开评论,下面已经吵的不可开交,大部分都是原著粉在反驳,有小部分粉丝被策反了。

    “虽然郭子墨的曲子是古筝和竹笛,可我还是觉得,那首曲子比较好听。”

    “什么啊,不得不说,笑傲江湖这本小说是难得一见的佳作,书里面都写了琴箫,怎么能变成筝笛呢。”

    “说的没错,古琴是文人雅士的喜爱,这样才更符合令狐冲的人设,古筝不够资格。”

    “就曲子而言,这首琴箫合奏的曲子,完全不输郭子墨那一首,作为笑傲江湖曲更合适。”

    “你们的耳朵都被驴踢了吗?明显是郭子墨的曲子更好听啊,至于你们说的筝笛合奏,完全可以改成琴箫啊。”

    “就是,这首曲子也没有规定非要用筝笛,我相信换成了琴箫会更好。”

    “作为原著粉,以前不知道古筝还有这样的历史,忽然觉得琴箫才配弹笑傲江湖曲。”

    ……

    评论里有支持的,也有反驳的,只不过这些人只是外行,说不出哪里好,也说不出哪里不好。

    其中被策反的那些书迷,其主要问题,还是出现在古筝和古琴的历史问题上,被贴上标签以后,很多人心里就不能接受。

    郭子墨看了几条以后,就准备退出去了,因为都是些无关痛痒的话。

    只不过,他在返回的时候,刷新了一下页面,一条新出现的评论吸引了他的目光。

    “有人找出视频里的漏洞了,大家快去看。”

    就是这条评论,后面还艾特了一个名字,应该就是博主。

    郭子墨点了进去,这个博主密密麻麻写了很多,其中的插图、动图、视频节选也很多,有些用红线圈了出来。

    “看到一条质疑笑傲江湖曲的帖子,里面还配了视频,说什么那才是最适合笑傲江湖的曲子,那两位年轻人的气质也是最好的,在下是不敢苟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