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长孙无忌等人也都看裴寂的反应看在眼里。

    他们都知道陛下此次看目的,就是要收拾裴寂了,即使他们也不知道裴寂任命辛成闯出了什么祸,但也看得出来,裴寂有自己的私心,而且陛下这次处置裴寂的决心很大。

    “裴相,洛阳之地虽非关中,但也是极重要的地域,多朝之都城,还伴有大量前隋宫殿。”

    “据在下所知,不知道多少官员排队等着想着,您把辛成安排到那么重要的地方,只怕也有特别的用意吧?”

    裴寂神色尴尬:“那自然是有用意的,辛成虽然犯错,但到底也是从关中出去的,能帮着朝廷传达旨意,让外地官员也明白现在朝廷的用心。”

    “长孙大人也说了,洛阳号称东都,也是极其繁华之地,重要性还是有的,我们当然要派出专门的官员了。”

    李世民大怒,直接一拍龙案。

    “说得好!那么敢问一下裴大人,你可知道由你安排到洛阳的辛成在那里如何传达朝廷的意志,如何生事的!”

    裴寂脑门已经开始流汗了。

    其实辛成到任之后还真的给他发了不少的信件。

    辛成还是懂官场规矩的,既然是自己亲自安排他在那里落脚生根,那辛成自然自视为他的门生和耳目。

    问题是,裴寂看过那些信,里面讨论的都是他如何针对韩东时,如何在洛阳收买“官心”,再就是一口一个“恩相”地拍自己马屁。

    真正他的作为几乎没说。

    假如李世民只是随口查问,自己编些官场的废话应付下陛下也就是了。

    可是,现在陛下的态度显然是知道辛成做过什么事情,自己随口乱编,只要一个对不上,那就是欺君之罪啊!

    裴寂这时也无法再硬撑下去了:“陛下是不是得知辛成在任上做错何事?他到任不过月余,就算出了问题,也不应只追究他一人之责。”

    “而且到现在为止,吏部并非收到洛阳相关文书奏禀,说不定陛下所知只是道听途说也不一定。”

    李世民怒极反笑。

    “好哇,裴寂你身为宰相,对于地方的掌控竟然疏忽到这等地步,你的心都用到哪儿去了!”

    “你可知,辛成到了洛阳之后,到处假借你和朝廷的意志,鼓动着洛阳大大小小的官员大兴土木,将朝廷征调起来的役夫作为苦力使用,大伤民力。”

    “若他只是在自己的辖域之内行此背道之事,还能说一时疏忽,可是他是个什么东西,竟然也敢对着洛阳长史等大小官吏传达所谓的朝廷旨意?”

    “说,他之所为,是不是你暗中指使的!”

    裴寂大吃一惊,没想到辛成的胆子如此之大。

    其实,辛成赴任之前,自己还确实暗中向他传达过自己的意思。

    但他们所谋,都是想着针对韩东时的布局,让他极力拉拢洛阳官员,形成自己的阵营。

    万没想到,他竟然借着自己的名头,忽悠着洛阳大小长吏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来了。

    洛阳等地征用的民夫,只是为了北疆战事,需要把关东的物资转运至关中,现在他倒好,将那些役夫用作苦力,这不是重复前世之错吗?

    这个罪名,他一个小小的地方刺史岂能担得起?难怪陛下直接向他这个当朝宰相问难。

    裴寂自然不甘心替辛成那货分担火力,问题是现在他若想解释自己只是针对韩东时,并未有其他授意,陛下和其他朝臣会相信吗?

    更别提,私下串联党争,针对某一个臣子,这等阴谋也不是可以拿上台面来说的呀!

    裴寂咬了咬牙,这时还真的需要把韩东时给摆出来了。

    “陛下,据臣所知,韩东时在地方上也是大量征调役夫,而且还把供应北疆物资的役夫调为他用,其举动跟辛成也没什么大的区别。”

    “而朝廷也曾经对他大加批判,后来却被陛下谅解,甚至还在暗中支持,到现在,就连朝中某些大臣也被其蛊惑,若辛成有罪,那韩东时岂不是应该同罪?”

    这个问题,甚至不需要李世民来反驳他。

    长孙无忌冷笑道:“裴相倒是爱惜下属,竟然为了一个辛臣顶撞陛下。他们两人的举动有何不同,难道你分不清吗?”

    “韩东时确实调用了役夫,但是他所做的,都是长远对大唐有利之事,而且他并没有把役夫当作苦力,每调役夫百姓,必给予足够的银钱粮食,让其家有所得!”

    “按陛下的说法,辛成直接把役夫当苦力使用,只怕那些人的劳作场景苦不堪言,甚至臣大胆猜测,其中已经出现逼死人命的状况,只是暂时还没报上来。”

    李世民点了点头。

    不愧是跟他自幼一起长大的大舅子,彼此间的默契还是很足的。

    “长孙无忌说得一点不错,你也不用猜测朕是从哪里道听途说来的消息,朕可以告诉你,所有的事情都是听到洛阳官员亲自报予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