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师爷根本就不知道韩东时的打算。

    以他的心思,一直觉得好好治理地方,然后不断高升,得到朝中重臣甚至是陛下的重视,就有机会一朝飞升成为公卿,甚至名垂青史。

    作为文臣来说,如此不断升迁,乃是最稳妥也最“正统”的方式。

    师爷自己并没有进入正式的官员系统之中,只能称为“吏”,而不是官,但是若韩东时能步步高升,他可以作为韩东时的“谋主”水涨船高,何人敢小视于他?

    不论是出于对韩东时的忠心,还是为自己打算,他都不想韩东时如此激进,引来朝廷之忌。

    “大人,不如趁现在急告朝廷上使,推掉训练新军的任务,专心治理本县为好。”

    “师爷,你是在怕什么?”

    师爷被韩东时一语点破心中所想,微微叹了口气。

    他左右看了看,聚在周围的尽是些差役,没读过什么书,见识相当有限,有些话也只能由他来说,而且倒不妨说得更清楚些。

    “小人是担心,今日朝廷许了您,假如您的燧火枪队果真在北疆建立奇功,必定震动朝野,那时不论大人本心如何,都会招来无忘之灾,能保命已属不易啦。”

    韩东时当然知道师爷所担心的事情,更清楚此事会让整个蓝田县衙上下忧心。

    他故意相问,就是让师爷把话挑明,自己才能出言安抚,分析利害,消除他们心中的担忧。

    “若在前朝,某自然懒得提这种要求,谁有能耐谁去练兵呗。不过现在无妨,咱们这位皇帝肚量上能容得下人,只要最后真能做出成绩,某有功无过,尔等不必忧心,仔细办差就行。”

    韩东时对几位皇帝可太了解了。

    假如要把李世民换成前朝杨家的隋文隋炀,他才懒得出这个头儿呢,就算想要做点儿“改变时代的小事儿”,也会更加隐秘。

    隋炀帝就不用说了,隋文也称一代明君,但在防备造反这事儿上,极度敏感。

    因为被举报造谣的,因为民间传言的,还有因为自己做梦的,但凡有个由头,直接就能族灭一个姓氏!

    所以隋朝之时,不管是有势力的豪族,还是“过于能干”的大臣,真是活得战战兢兢,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大祸临头。

    到了李世民这边,只要你不是真的谋划甚至直接动手谋反,即使再有才能立下再大的功劳,也不用担心功高震主之事。

    当然了,胸襟是一回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李世民自己在建立大唐中所立的功勋就已经无人能及,让他有足够的底气来面对建立功勋的臣子,保持良好的心态。

    师爷等人明显疑虑未去,不过听到韩东时的安慰,大家的心情稳定了许多。

    反正只要县令大人下定了决心,他们也改变不了什么,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不过,熟知俗务的师爷又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