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陛下乾纲独断,臣等不敢置喙,不过为了蓝田之事,又增朝廷开支,目前国库为了北疆战事,消耗极大,只怕用不了多久,就要对大唐百姓行加税之策。”

    “当然了,陛下就算要给百姓加税,我等身为臣子也只能照做。只是可怜了那些百姓,刚刚经历隋末之乱,重归于我大唐一统的太平之世,却又要被进行横征暴敛,难以求活!可悲,可叹!”

    李世民脸色铁青地看着下面魏征老儿侃侃而谈。

    他嘴上句句都对李世民的决定表示顺从,但是每一句都像是在嘲讽一般。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先自大怒,不等李世民表态就对他的话直接驳斥。

    “大胆魏征!陛下一向体恤百姓,纵然面临北疆突厥兵临边境,也未曾加税于百姓身上,宁愿让我大唐精锐以少量兵力御敌。”

    “你刚刚之言,岂不是要把大唐治下百姓与隋末之时相比较?是何居心!”

    面对陛下最亲近的重臣,就算是裴寂,封德彝也得退避三舍,不好跟这些青壮又得宠的官员们针锋相对。

    可是魏征却夷然不惧,只要他觉得自己是对的事情,就算正面陛下的怒火,他也会坚持。

    当然了,只是他自己认为正确之事。

    朝廷上下已经知道,陛下曾经微服出巡到过蓝田,不知道被那个蓝田县令用了什么迷魂汤,竟然说动陛下大违朝廷规制,授予韩东时各种大权,还将蓝田县的作为视作其他州县的榜样。

    那倒也罢了,兵权之重,岂能轻易托付于人?陛下竟然连兵权也交给了区区一介县令。

    魏征一翻白眼,直接拿鼻孔对着这几个闰朝廷重臣。

    “难道在下说错了不成?或许几位大人才华出众,可以现变出大量银钱,充实国库?还是说等国库真的再无余钱,几位大人可以当廷向陛下向天下百姓保证绝对不会加税?”

    长孙无忌鬼点子这么多的人,也被魏征堵得脸色涨红。

    作为当朝重臣,他们自然也知道如今朝廷的家底,魏征之言虽然不中听,但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假如国库真的被消耗一空,傻子也知道绝不可能真的把北疆的军队撤回来,也不可能断了众臣的俸禄让官员饿着肚子来做事。

    魏征的质疑无人敢接口,在气势上就弱了一层。

    不得不说,魏征本身的才华确实比不过长孙无忌等人,但是他能得到李世民的青睐,让其领谏议大夫之职,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

    李世民的脸色也不大好看。

    他虽然对魏征诸多纵容,但是心里也不想他在这种时候唱反调,尤其……不仅长孙无忌等人难以驳斥他,就连自己身为皇帝,也很难从“道理”上压得住魏征啊。

    李世民自然不会恼羞成怒,那样可太没胸襟了,他不禁开动脑筋,思索着如果真的发生魏征所说之事,是否有什么解决之道。

    或者说……有什么办法能充实国库,避免国库家底被耗尽?

    突厥真会挑选发难的时间啊,只要他们一日不退兵,持续骚扰大唐边境,国库的消耗就会异常巨大,即使疫情被控制下来,其他地方也没有灾害,国库耗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想到疫情控制,李世民的思路突然转到了蓝田县去。

    “咳,魏卿之见倒也有理,不过边境异族与内部灾害皆难免耗费巨万,这些钱粮是省不得的,依朕之见,倒不如在开流方面想想办法。”

    李世民之言一出,满朝皆惊,包括刚刚侃侃而谈的魏征。

    魏征其实多少了解李世民的性格的。

    别看他开口闭口喜欢拿李世民跟古时的昏君作对比,进行暗讽式的进谏,可是他心里明白李世民绝非昏君,还是少有的英主。

    刚刚他故意说国库空虚,说要加税什么的,就是故意想挤兑李世民,逼他收回成命。

    万没想到,李世民竟真的动了要加税“开源”的念头?

    魏征心里悔得要死,这样的话,岂不变成他故意提醒李世民行此策略,加重百姓负担?

    “陛下!”

    魏征顾不得自己的面子,急着想要劝谏,却被李世民的手势制止。

    “放心吧,朕刚说开源,却并没有要为百姓加税的打算,你们不要忘记,长安洛阳等城,潼关虎牢等关卡皆收商税,若能令商人流通,往来贩卖,朝廷便能从中抽重商税。”

    “如此,既能缓朝廷之急,又不会增百姓之重,两全其美。”

    “商……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