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腊月时节,寒风卷着白雪在紫禁城上呼啸而过,地面已经铺了尺来深的积雪。

    皇太后就是在这时候抵达宫中,风倾玉挺着肚子,裹着大氅辛苦地站在乾隆身侧,华盖如云,遮住风雪,她回眸看着掩映在风雪中的午门,鲜红夺目,低头掩住嘴角的一丝讽刺,这迎接皇太后的礼仪,恐怕比皇帝大婚还要盛大!居然大开午门。

    后宫嫔妃、皇子亲王、宗室福晋,文武百官等等全部到场。

    可是大部分皇家宗室的眼里总带着一丝阴霾。

    此时的国库已经开始空虚,乾隆生性挥霍,皇太后亦不遑多让,将来还会有乾隆下令建造的金塔专门放她梳下来的头发,称为发塔,再这么折腾下去,恐怕要不了几年国库里的银子就该完全花完了,幸好她早早就在为永d积累财富。

    “你现在还怀着孩子,要不就先去房里歇息,等皇额娘什么时候到了,你再过来?”风倾玉的脸色微微有点泛白,乾隆很是担心,午门左右都是有房间供歇息之用。

    “皇上尚立于风雪之中,妾身怎敢先皇上歇息?况迎接皇额娘本该妾身尽孝。”风倾玉可以肯定,要是她敢答应,势必会被皇太后记上一笔。

    乾隆听了,不免又对风倾玉多了几分满意,暗暗觉得自己是不是不该亲自出来迎接?皇额娘这种天气回来,不是摆明了辛苦自己和皇后吗?不知不觉,乾隆有点埋怨皇太后。

    他是九五之尊,亲自大口午门迎接太后,这礼仪,是太过了。

    要是风倾玉知道乾隆这般想法,一定会非常震惊,毕竟乾隆一直都对皇太后十分孝顺。

    远远地看到了皇太后的銮驾,浩浩荡荡,风光无限,竟然比乾隆出行都不差什么,这边的宫女太监纷纷送上锦垫,普通大户人家拜见长辈还要准备锦垫呢,何况皇家宗室?于是除了乾隆和风倾玉外,其他人一溜跪下。

    明眸皓齿的晴儿先下了轿子,快步赶上前扶皇太后下辇。

    风倾玉随着乾隆上前请安,她是皇后,天下之母,除了祖宗皇帝以外是不用对别人磕头的,以前皇太后都没什么不满,如今的眼神却带着一丝不悦,转头朝乾隆笑道:“大雪的天气,怎么劳烦皇帝亲自迎过来?若着了寒,可是哀家的不是了。”

    晴儿扶着皇太后的手,目光游移,见福尔康站在五阿哥旁边,眼睛顿时一亮,脸颊微红。

    因皇太后这几年并不如何宠爱晴儿,她虽然贵为格格,但行事却和大宫女差不多,故此乾隆并不在意,只当她是皇太后身边的宫女,一句赞赏的话都没有,但见她望向福尔康的目光十分柔和,暗暗有些不悦,“孝敬皇额娘,是儿子应该的,哪里有什么劳烦一说?”

    说完哈哈大笑,上前扶着皇太后,转眼瞧见奶嬷嬷们抱着自己的一双龙凤儿女过来,登时喜上眉梢,“两个小家伙没给皇额娘添麻烦吧?瞧咱们的小福喜长得多好!”

    两小在奶嬷嬷怀里包得严严实实,还在熟睡,脸蛋红红的十分可爱。

    “都是皇额娘教得好,他们跟着我定然没有这样好!”风倾玉心思翻滚,早已思念极深,恨不得立时把这两个离开身边一年的儿女抱在怀里。幸而他们虽离了自己,但跟去的皆是心腹,又有暗卫私下守护,月月传递消息过来,方解思念之苦。

    “皇后又有了,是喜事,不枉哀家在佛前为大清祈福,如今你更该顾着自己的身子。”皇太后听得舒服,把手伸向风倾玉,目光在她腹部一掠而过,一抹暗光随即而逝,若非风倾玉一直盯着她,只怕根本发现不了。

    果然因为自己生儿育女多了,引得这位皇太后起了别样心思。

    面上慈祥依旧,心底却已经改变了。

    风倾玉只当不见,抿嘴一笑,风致嫣然,“可不是,若不是皇额娘劳苦功高,咱们大清哪里来的国泰民安子孙绵延?”

    说罢,朝乾隆微笑道:“来年皇上要添好几个小阿哥呢!”

    “这是何意?”皇太后奇道,连乾隆脸上亦是不解,但想到一事,立时一喜。

    “兰贵人有了。”风倾玉故意笑道,在太后不在的时候她抬举了好几个贵人常在,年轻嫔妃,均是未曾被下过药的,前七后八,在她们易受孕的日子引得乾隆临幸,几次下来,自然怀上了,这兰贵人乃是钮钴禄氏,她的喜事定然会影响后宫平衡,果然见到太后眼睛顿时一亮,复又笑道:“鄂常在也有了,瑞常在也有了,皇额娘再添三个小孙孙,岂不是大喜?”

    这几年唯有自己平安诞下皇子皇女,在别人眼里虽说福气大,却也引来不少嫉妒,前些日子那拉老夫人进宫,说起贵妇圈子里很多人暗地里都说除了她皇宫竟不见别人生子,未免有些嫌疑,故而她必须打破这种局面,算给自己一个挡箭牌。

    永d年纪尚幼,需要时间成长。

    兰贵人三个位份低,十天半个月才得以诊一次平安脉,这三个不是什么安分的,半个月前就知道怀上了,却一直没有往上报,若非时时刻刻留意后宫动向,她恐怕就被瞒了过去,竟一直瞒着,今天一早来坤宁宫请安时,风倾玉叫了太医诊脉,顺便给她们诊出来,还没告诉乾隆,不过顺着她们的意愿,把这喜事算到皇太后祈福上去。

    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兰贵人,钮钴禄氏。

    乾隆听了风倾玉的话,抚掌大笑:“大喜,果然是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