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腊月十六午后,新安集货站集散地,无数装满箱子、麻袋的胶皮马车把一车车货物卸载后立即返回自己货场,再次装运。这些都是一些常用的物资,有的是向民营工厂采购的,像皮靴、皮手套、肉干、盐油调料之类;一些物资是皇家工厂提供的,像毛毯、皮衣、毛衣之类。军工物资在另外的货场,也在紧急集中。这些物资都只是附近的仓库库存。

    连续两天的报纸上全面报道唐王回到长安,对唐王建国新唐事实详加描述,对新唐新大陆的建设进度也详细报道。第一版同时堂而皇之地报道唐军在西域罗马战事失利,不再遮遮盖盖。编者导语说,唐王也就是新唐国王李正将于十六晚启程,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民众情绪被煽动起来,听说前线唐军还在冰天雪地战斗,由于补给线太长,物资运不上去,群情激昂起来,纷纷把家中准备的年货奉献出来,送到官府衙门和南北衙十六卫大营门口。

    更多的军用物资在河口镇货场,那里已经是个大镇,更方便物资流通。

    李正背着手,站在高处,神情忧郁地看着忙碌的人群。

    4点整,货场中心降落一艘飞艇,庞大的气囊上两面写着巨大的“唐”字,旁边一个一样大的唐王府标识图案。货物被禁军士兵快速装上飞艇,由于起降场太小,只能一艘一艘装货,装好立即起飞。这批被改装的飞艇装有六台柴油机,增加两台机器,是为了对抗强劲偏北风的。

    大冬天里,禁军里的小伙子都光着膀子,汗流浃背地奔跑着往飞艇上扛运麻袋箱子。他们为能够在唐王飞艇上干活而自豪,那里还去顾及围观者关于禁军干杂活的议论。

    围观百姓是近距离观看这些唐王小仙师的宝贝的,一个个议论纷纷,激动不已不停给扛着抬着麻袋木箱的士兵鼓劲。“小个子!累得够呛吧!昨晚去怡红院了吧?要不,哥哥替你一会儿?”

    5点半,第一艘飞艇起飞。等上了天空一看,长安东火车站方向、南山书院方向、西北方河口镇方向有三艘已经升空。鲜艳的色彩在夕阳下闪耀。第一批一共四艘飞艇编队开始加速往西飞行。李正把留守书院和几乎所有弟子全部调出来,另外还有两个大人物随队出发——汉王李元昌和太子李承乾。

    李元昌这一年来过得滋润潇洒,那两本彩票细则被他的幕僚们学得滚瓜烂熟,运用得熟练自如。一年下来,挣得钱财十几万两,这些钱又被他投资在铁路建设上,照他计算,十年八年后,他也将跻身于大唐富豪之列。对于权力,他也看透了,没有实力,没有军权,不可能搞什么造反的,造反这个词在他心里已经是个笑话。

    别说他了,就连嫌父皇李世民春秋正盛,自己接班登基太晚,动了歪心思的李承乾如今也变得老老实实。在陇西陇州府老老实实地做刺史。据反映,他关注民生,推行新法种植,发展畜禽养殖,努力给百姓减税减负,辖境之内路不拾遗,连续三年没有发生偷盗刑事案件,官声良好,今秋官员考核三个优!可以提拔到关内道单于都护府任职。这不,等回京城过完年就要履新了,恰逢西域战事变化,在李世民私心作怪下,为给儿子增加军中威望,被派到救援队远渡万水千山去镀金来了。

    李承乾是第一次乘坐飞艇,和李元昌一组,先行出发。李正作为第二组领队,在十点之后率领两艘再次升空。等了那么久是因为物资送来太慢,几乎货物一到,立即就不见了。李五送来几十车紧急赶制的特殊物品,被李正收藏进了死寂的李振棠空间,那是书院的秘密研究物品,一种特殊炸弹——燃烧弹。要是在这个集镇上不小心搞爆了,可能会连锁着烧掉整个小镇。装运的禁军军士们换班轮流上阵,这班一上场,发现大堆箱子已经没有了。

    李正也是焦急不耐烦了,叫运输人员把后续物资码放好,等候飞艇回来装载。自己叫飞艇到其余地点装货。四个地方的大量货物全部装进这两艘飞艇,也没有装满。李正叫起飞,加速追赶上李元昌小组。

    临行前,李正对送行的李世民和臣工安排,几天后,将有更多飞艇前来装载物资,还要继续大量储备。下一次,就有李绩负责押运。

    李绩称是!李世民也满口答应。

    说来也怪,李正飞艇升空,强劲西北风停止了,接着,下起小雨,然后就是东南风大起。观察天象的钦天监向皇上报告这一反常天象,说隆冬腊月,东南风起,事出反常,必出妖孽。

    李世民大骂:唐王出巡,一路风顺!不知道吗?

    这次跟随的李五原来一直在做着情报工作。原属于南山书院商业调查科,后来改称唐王府参谋部情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唐王府大部迁出后,他和战友一直留守在中原,等候最后撤离命令。这次李正把他们十来个领导调出来,给他们一次观察实战演练机会,纯粹是旅游观光来的。他们是正式身份是书院教师来协助工作的,一律调职为行军参谋。

    十八日午后,李正追上李元昌小队。此时飞艇编队已经出了安西都护府,翻过葱岭了。李正用对讲步话机联系各飞艇,对照地图,寻找唐军踪迹。这里是大宛都督府,那里是康居都督府,前面就该是里海、黑海、地中海了。

    二十上午,抵达地中海。飞艇沿着地中海北面海岸线继续西飞。飞艇高度2000米,不停用电报呼叫。

    到了晚上,电报有了答复,李靖在北方,正在罗马半岛上固守待援。飞艇仔细寻找篝火指示的地点。

    终于,在一片广袤山坡上发现三堆燃起的大片大堆篝火。唐军按照指示,在飞艇降落到200米高度时,熄灭篝火,在空降兵指挥下,牵引缆绳,固定飞艇。